建筑|王澍新作:中国古动物馆(保定自然博物馆)即将建成,规模亚洲最大



中国古动物馆(保定自然博物馆)(以下简称“中国古动物馆”)竣工在即。项目位于河北保定市东三环以东、东风路以南、黄花沟以西,距京港澳高速入口2公里、距保定东站4公里,建成后,与关汉卿大剧院、保定市博物馆、保定市美术馆、保定市群艺馆遥相呼应,共同组成环东湖文化设施建筑群落。

中国古动物馆实景

中国古动物馆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,系统普及古生物学、古生态学、古人类学以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。项目总投资约17.4亿元,占地约120亩,总建筑面积约7.3万平方米,系亚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馆。

中国古动物馆实景

项目由获得“普利兹克建筑奖”的王澍教授主持方案设计,秉承“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地标建筑”+“沉浸式的自然景观观展氛围营造”+“城市公共生活的重塑”的理念,按国家“鲁班奖”、绿建三星和百年使用标准设计、施工。

中国古动物馆效果图

中国古动物馆效果图

“近8万平方米的体量,超出了传统的、熟悉的尺度,传统符号很难直接在这样的项目上使用。”多年来,王澍一直在探索真正地方性的当代建筑,希望通过建筑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展现出来,这并不容易。

为此,接手项目之初,王澍与保定这座城进行了深度对话:步勘古城墙,感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度和深度;探访莲池书院、直隶总督署、古莲花池,体会明清文化沉淀下的直隶首府;走访西大街,在“中西合璧的建筑画廊”中,找寻保定人寄乡思、传温情、解乡愁的心灵故乡……

“保定的老城让我惊喜,它像是被时间封存的地方。看到老城,让我感觉这是真正的保定。”通过对保定历史、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实地感受,中国古动物馆的设计,在王澍的脑海里逐渐清晰愈发成型。

“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,一座城市以古老、雄伟的风姿屹立在华北平原上,它有坚硬的外壳,也有柔软的内里。”说起“层城叠构、绿野无尽”的建筑设计主题,王澍的畅想宏大壮阔,宛若时空交织的画面。

受此影响,用自然的材料,造轻盈的建筑,选择传统材料的现代演绎,成为王澍锚定的关于中国古动物馆的建筑基点。

王澍、陆文宇教授查看项目进展情况

王澍将保定“古城墙”元素融入建筑。城墙,是见证保定城市发展的活化石,至今,一段明代所建的古城墙依然存在。

对于如何传承和呈现城墙精神,王澍认为,“简单的模仿不是传承,一定要经过转化-创新-突破的过程,我把建筑和保定附近的山结合到了一起。”在中国古动物馆,王澍创造了保定版的“石爿”(注:“爿”音 pán,指一小片的东西)。

“经过反复试验和筛选,我们最终在太行山区选出二十种不同质地、不同颜色、不同尺寸的石头,设计出不同长度、厚度的‘爿’。城墙垂直方向、水平方向的细微变化,都是需要设计的,设计方案前后前后改了十几次。”

坚固的石砌墙、古朴的抹泥墙、别致的拉毛墙,是建筑师匠心设计和施工团队精准建造的一个缩影,让承载着公共记忆、城市文化的建筑融入现代,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。

建设中的中国古动物馆(局部)

中国古动物馆设有6个固定展厅及2个临时展厅,以“自然·生命·人”为展览主题,以“演化”为展览主线,从自然、生命、人类三个方面进行主题化展示,讲述自然历史故事,阐释物种复杂关系,解读动物生存智慧,向观众传达“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”自然观。

中国古动物馆实景 李宇航/摄

作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地标性建筑,中国古动物馆由保定市与中科院古脊椎所携手共建,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增添一张文化金名片。本文转载自公众号GA环球建筑